第361章 秦峰对大夏帝国未来的经营规划(二)(1/2)

作品:《帝国新军阀:从炮灰连开局

对四国同盟的军事胜利是一场大丰收,利用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困境,向各国收割的高新技术,又是一场大丰收,而后一场大丰收,甚至可以跟获得整个南洋诸岛的领土相媲美。

收获的背后,也包含着秦峰对整个大夏帝国的发展规划,而这里面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尽快消化掉这些钢铁。

对于这一点,秦峰早就已经进行了安排:修铁路,盖楼房,造军舰。

大夏帝国的新领土——南洋诸岛,虽然也经过了一定规模的开发,但当时这些地方毕竟不在自己手里,因此只能进行有限的开发。

现在好了,这些都已经是大夏帝国的地盘了,基础设施越完善,发展的速度就会越快。

而大规模的盖楼房,在这个世界却还是比较罕见的,毕竟,盖楼房最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需要大量的水泥外,还需要大量的钢材,来满足结构强度的需要。

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大夏帝国还是西大陆,最常用的建筑结构,要么是木材结构,要么是砖石结构,只有在大城市里,才会出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而这些楼房,通常都是大公司,大企业的办公楼。

有人说:基础建设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不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平心而论,按照现代的发展理论,这话说的有道理,但这个理论也只是理论而已,而秦峰对于经济发展的看法,并不是按照西方的发展理论来的。

制造业当然是一个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这是没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所谓的发展制造业,并不是你想发展就可以发展的,更不是往里面多投入一些资金,多搞一些鼓励的政策,就可以像长庄稼那样发展的。

制造业有多大规模的发展,先得看老百姓有多大的需求,而老百姓有多大的需求,说白了就得看看老百姓口袋里有多少钱。

老百姓口袋里没钱?你发展个屁的制造业!

要想老百姓手里有钱,靠民营资本一点点发展起来,然后再通过工资的形式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只能等整个社会全面发展起来,然后老百姓才能变富裕。

可这种富裕只是一个相对的富裕,如果用所占财富的比例,来进行相对比较的话,老百姓永远不可能富裕,只会是越来越贫穷。

秦峰创办的所有产业,都已经变成了大夏的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来说,他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挣钱,而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并不是说他的人品高尚,道德崇高,而是到了他这个地步,对于一切外物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了,反而是理想和精神方面的追求,更让他心动。

对秦峰来说,大规模进行基础建设,除了可以满足老百姓,衣食住行中关于住的需求外,更是增加大夏底层百姓财富的最快、最好方式。

这些底层的百姓没有太高的文化素质,更没有生意人的那些精明手段,对他们来说,出力气挣饭吃,更让他们舒心、踏实。???.biuai.co

秦峰把整个大夏的经济命脉,全部控制在自己手里,再把这些财富通过基础建设等形式,归还给大夏的全体百姓,这是以他的认知中,能想到的最好的发展办法。

这些盖起来的楼房,秦峰只租不卖,并按照对国家的贡献度,进行按需租赁,绝不会让楼房变成投资的商品。

老百姓不用花费巨额的钱财购买楼房,才会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消费中去,而当老百姓向消费领域投入了更多的钱,制造业才会真正的发展起来。

有人说,民营企业的效率高,应该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其实,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管理的问题。

民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新军阀:从炮灰连开局 最新章节第361章 秦峰对大夏帝国未来的经营规划(二),网址:https://www.275b.com/252_25225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