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孟家(1/3)

作品:《科举兴家

章明林的一句话倒是让章元敬醒过神来,虽然一开始没往那个孟家想,&am;nb;&am;nb;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am;nb;&am;nb;带着几分惊讶问道:“难道真的是那个孟家,不应该啊。?道:“孟公子自称名缙,&am;nb;&am;nb;字嘉义,&am;nb;&am;nb;刚才那位管家又称呼他为大公子,&am;nb;&am;nb;这明湖府里头除了孟家之外,哪里还有一个孟嘉义大公子!”

章元敬若有所思,&am;nb;&am;nb;余全倒是听得一听雾水,&am;nb;&am;nb;开口问道:“少爷,&am;nb;&am;nb;二爷,&am;nb;&am;nb;你们说的孟家到底是什么人家啊,看起来可不是一般人。”

至少在他们青州县地界上,&am;nb;&am;nb;最富裕人家的管家也不能穿戴成那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小乡绅呢,再说那管家看着可是对他们不屑一顾。

章元敬挑了挑眉头,随着车子慢慢过了城门,他转而问道:“阿全,&am;nb;&am;nb;我来考考你看,&am;nb;&am;nb;你可知道明湖府最大的官儿是谁?”

余全扒拉了一下自己的脑袋,&am;nb;&am;nb;毫不犹豫的说道:“明湖府最大的官儿那肯定是知府大老爷啊,整个明湖府都是他在管。”

谁知道章元敬却摇了摇头,&am;nb;&am;nb;余全不解的问:“难道不对吗,&am;nb;&am;nb;少爷,&am;nb;&am;nb;您就别卖关子了。”

章元敬笑了笑,解释道:“一般的地方府市,知府大人确实是最大的官儿,除非跟关山似得有一个镇北王爷,但是咱们明湖却有几分不同。”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说到先帝时期,当今皇上乃是幼年登基,老皇帝生怕自己一死大兴就改朝换代,为自己的亲儿子精挑细选的准备了三位辅政大臣。

从康熙时代的动乱不难看出,拿到手的权利再想要拿出来可不容易,人人都有私心,章元敬穿越的晚,从如今不难现,当今皇帝绝对也是个人物,是最后的赢家。

不提当年是如何的腥风血雨,但作为辅政大臣之一,孟家老太爷居然能安安稳稳的活下来,最后还被皇帝尊为老师,五次上告老还乡才被恩准。

别以为这位老爷子是白身告老的,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尊重,依旧让他挂着正一品太师的职位,如今这位老爷子已经七十九岁,却还在明湖府屹立不倒。

孟老爷子年纪大了,常年在家休养并不太见人,孟家除他之外并未有人入朝,看似低调,但作为前朝望族的孟家在明湖可以说是扎根极深,别说知府大人了,就是皇帝也不会妄动。

不夸张的说,孟家就算想要在明湖一手遮天,也不是不能办到。

章元敬倒是想的更加深远一些,毕竟孟老爷子告老还乡之后一直称病不出,余下的子弟就算是科举,考中了进士也并不入朝为官,只有一些旁支反倒是担任了实职。

他这般的动作,不可能只是性格低调,是为了避嫌不得已而为之,皇帝对这位太师大人怕也警惕万分,孟家才不得不退出政治中心。

当然,即使是沉寂下来的孟家,在明湖,在青州,在章元敬的面前还是庞然大物,所以一开始孟嘉义自报了姓名,他也没想到这位会跟那个孟家有所牵连。

不过回过头去一想倒是也不意外,毕竟那样子的羊脂玉配,孟嘉义却说送人就送人了,可见家境富裕,而整个明湖府又有哪里比孟家更富贵呢?

余全也是听的目瞪口呆,掰着自己的手指也愣是没算出来正一品的太师到底是有多大,只是讷讷说道:“那,那我是不是该叫孟公子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举兴家 最新章节73.孟家,网址:https://www.275b.com/94_947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