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剑问北燕 14.张良计与过墙梯(2/3)

作品:《马过江河

腻……

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南康的商品精巧美观、价格更是极为亲民,就算是再额外加上一道商税,他们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根本就不愁销路;而北燕王朝的商品呢,除了那些卖不上高价的原材料以外,竟然连本国的穷苦人家,都不愿意购买,就更别提人家南康人了……

直到最近几年,就连一根毛笔、一捻灯芯、都全部是‘进口’的南康货。这种‘贸易倒挂’的情况之下,北燕王朝又怎么可能不心急如焚呢?

当然,天佑帝周元庆也并不是个蠢货,他也没‘单纯’到想要凭着多增收一道商税,就能把南康的货物彻底赶出北燕;他也没指望着通过多收一些商税,就能唤醒要死不活的北燕‘工商行业’。他只是想用这等名义大于实际的‘提议’,试探一下那些南康人的反应,也顺带着估量一下南康人的胆气与底线……

简单说来,就是用这一道单方面增加的商税去投石问路,以便日后‘得寸进尺’而已!

不过,那些南康商人显然也不是易与之辈;无论他们心里是否清楚北燕人的小算盘,但对于这等近乎于‘撕毁协约’的行为,仍然还是让他们无法容忍的!甚至可以说,要不是因为双方之前的抵税行为、只是口头盟约的话,说不定人家的闽江水师,此刻都已经在卫津港口抢滩登岸了!

也正是因为双方无休无止的谈判与扯皮,才让天佑帝腾不出手来,去痛打正在‘狗咬狗’的幽北三路

不过话说回来,在历代北燕君王的心目当中,其实根本就没有半点收复幽北失地的念头。尽管口号喊得都是震天响,但如果真心想打的话,就算颜家人都有三头六臂,也不够北燕王朝的百万大军砍的!

在北燕周家看来,他颜家人既然喜欢称孤道寡,就让他们自己去玩呗;反正如今南康也是自立为王,多他幽北一个不多,少他幽北一个也不少;而且,即便有兵不血刃收归幽北的机会,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就那个冰天雪地的鬼地方,一年之中足有半年的时间都无法耕种作物;人口数量又少得可怜;即便自然资源丰富充沛,但怎奈路途崎岖,交通不便,来往运输的消耗甚大,根本就没什么赚头,甚至连块‘鸡肋’都算不上,就是一个‘赔钱货’!

一旦北燕王朝真的成功收复幽北全境,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有五百余万嗷嗷待哺的灾民、以及万物凋零的冰天雪地……

所以北燕王朝的态度是:只需按时消耗他们的中坚力量,让那些幽北人既死不了、也无法坐大就可以了。至于说一统华禹大陆,怎么看都要先收复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南康富庶之地呀!

而且留着幽北三路,还有一点好处:既然北燕的货物南康人不要,本国人又不喜欢的话,那么索性全都卖给幽北三路好了!

接下来他们只需要在签订通商互市协议的时候,要求幽北方面严查一切走私夹带之人的话,那么整个幽北三路的‘市场’,就变成了自家倾销的‘后花园’。如此一来,既能缓解北燕王朝的财政危机,也能彻底斩断幽北与南康之间的通商道路。

这一切正如四皇子所说的那般:钢刀战马,只能砍下敌人的头颅;但黄白之物,却可以腐蚀敌人的骨髓!

所以说,虽然两北之间明面上的战争,的确可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但接下来的‘金银之战’,却更加残酷,也更加隐蔽。

而这样一场和亲,就是四皇子周长安,向幽北三路挥出的‘第一刀’。

并不擅长理财与经商的天佑帝,在听明白四皇子的全盘计划之后,便揉着下巴思量了起来。沉默了良久之后,他才再次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的赞赏之情也溢于言表:

“这法子不错…不过嘛,父皇对于财政之事并不擅长,对于其中关键所在,暂时还未能参透。所以,父皇想要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过江河 最新章节第三章.剑问北燕 14.张良计与过墙梯,网址:https://www.275b.com/7_769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