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章 撤尚书令!(1/2)

作品:《权贵娇

(一更!请大家多多支持!)

这一日,沈度来了紫宸殿,向崇德帝上呈了一个奏疏。【鳳\/凰\/网 更新快 无弹窗 请搜索f/h/x/s/c/o/m】这个奏疏所请,就是撤尚书令!

崇德帝打开奏疏一看,眼神便缩了缩,然后故作平静地将它合上。撤尚书令!沈度竟然敢上这样的奏疏,这是为何?!

听见崇德帝的询问,沈度平静地开口:“尚书令地位崇重,掌管天下纲维,掌管朝廷百官,若其人稍有所失,则天下皆受其弊。臣尝闻不可以天下奉一人,朝廷又岂能系于尚书令之位?尚书令位极人臣,若是尚书省之权皆集中于尚书令手中,百官莫有敢违,则权相、独相必定会出现!朝廷纲维必乱,恐有动乱之祸。”

沈度语调平平,说出了让崇德帝倏然心惊的两个字眼:权相!独相!

按照大定官制,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皆是宰相职。所谓“权相”“独相”,说白了,就是朝廷宰相的职权,超出了中枢官制下任何一位宰相,凌驾在所有官员之上。

崇德帝对“权相”“独相”这样的字眼并不陌生,在他少时蒙学之时,宫中的师傅就多次说过这样的字眼;及至后来拜沈肃为师,沈肃也会时不时将这些字眼拿出来说一番。

皆因,前朝倾覆就有“权相”“独相”之祸!

对这一点,史家有异常详细的描述“久居枢横,天下威权,并归于己,诸官但唯诺而已……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1

前朝先有权相之祸。再有朋党之争,焉能不灭?

是以太祖立国时,将前朝几乎废置的中书三省重建,并且令三省并重,将三省权力均分,就是为了防止“权相”“独相”的出现!

这些,是大定太祖的功绩。也是前朝灭国的教训。崇德帝听得不少了。但他生长于承平之年,总觉得这些字眼久远得只会出现在故纸堆里,而与现在的纲政无关。

现在。听了沈度的话语,再看看这些年尚书省的权力过重,崇德帝就知道这些字眼离自己并不远,背后连冷汗都冒起了。

既然“权相”“独相”有灭国之患。他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官员出现的!

见到他神色震动,沈度便知道自己的话语说道他心里了。事关灭国。皇上怎么会不震动?

而且这些话语并非危言耸听,只要尚书省继续权重,只要尚书令出一个崇权之人,“权相”“独相”的出现。那就太正常了。

一直以来,沈度和沈肃都在想着如何限制尚书省、尚书令的权力,这官衙搬迁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但他们的思路尚不够开阔。并没有像傅通所想的这样:撤尚书令!

尚书令位居正二品,大定就这么一个人而已。这个人,实在不能再有了!如果接任的尚书令是像方集馨这样心术不正的人,那么势必会令更多官员都歪斜,朝廷乌烟瘴气更甚。

退一步来说,就算接任尚书令的人心术很正,但才能平平呢?这样的人位极人臣,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尚书令便不要了!

沈度继续出言道:“尚书令方大人出事已有数月,不曾理过朝政之事,但尚书省一切运行正常。所以臣以为,尚书省没有了尚书令,并不会耽搁朝政。”——他这话,已经被这几个月的现实证明了的。

既然尚书省没了尚书令,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有尚书令的话,或会有“权相”“独相”之祸。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崇德帝身为大定帝王,又怎么会不懂得?但他没有立刻说话,是因为还想到了另外一个词:此消彼长。

大定有中枢三省,若是撤了尚书令,那么三宰相职就只剩下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既然尚书令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权贵娇 最新章节303章 撤尚书令!,网址:https://www.275b.com/5_585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