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仁宗新政(1/2)

作品:《乡村小吏在大明

美丽的呼伦湖,碧波万顷。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方圆约八百里,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给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春天到了,呼伦湖畔水草丰美,遍地是美丽的野花,蔚蓝的湖水和蓝天连成一体,朵朵白云在水面上悠悠飘荡,朱棣躺在湖边的军营里,这里叫榆木川,榆岭的西山坡,坡上长满了松树,杨树,最多的榆树。

朱棣实在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62年的马上马下奋战,他已经倦怠了,他尽量大口大口的呼气,想把清香的松香吸入自已虚弱肺部,洗添里面积攒的污垢,但是似乎已经来不及了,心门越来越沉重,阻挡着新鲜的力量进入。

他用低得似乎只想告诉自已的声音:“夏元吉爱我。”

朱棣的眼睛合上了,这个执掌天下二十四年的天子,永远离开了人间。

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突然病逝,杨荣和金幼孜两人立即商量,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先说服张辅对皇上的去世进行隐瞒。

英国公张辅毕竟是军官,对政治的判断远远不如两个大学士,再加上与朱高熙,朱高燧没办法联系。

三人作主对丧事秘而不发,把军中的漆器拼成一口大棺材,将朱棣的遗体装入棺材,天天装作进餐、请安。

只是皇帝的御车窗帘再也没有掀开过、皇帝也再没有说上一句话。

军中一切如常按计划返京,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

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张小舍,路公公,护送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

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皇上的灵柩回到了北京。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皇权被皇太子的东宫牢牢掌握,大朝朝得以平稳过渡。

金幼孜带着传位的皇帝遗诏到达北京。他立刻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张小舍商量。他下令张小舍负责加强京城的治安,并派大太监王贵通去南京任镇守,并将关了十年之久的汤宗放了,恢复其大理寺卿职务。

次日,张小舍奉命打开内宫监牢释放了前户部尚书夏元吉。

夏元吉听说皇上去世前,说的唯一句话是,夏元吉爱我,仰天长叹,跪倒在地:“皇上,你如果听我一劝,咱君臣就不会天各一方了。”

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

皇上的遗体迎入仁智殿,加殓纳梓宫。九月十日,被新皇帝奠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除了蹇义保留吏部尚书赐给冠服、象笏、玉带,并享受二职俸禄。蹇义又晋升为少师,受银章一枚,上刻“绳愆纠缪”。夏元吉也恢复职务进封少保,仍兼太子少傅、尚书,享受三职俸禄,受银章一枚,上刻“绳愆纠缪”。

而在平稳过度中立了功的三杨等文人得到重赏,内阁中人不再是简单的秘书。

杨士奇内阁辅臣兼兵部尚书,杨荣内阁辅臣兼工部尚书,杨溥执掌弘文阁,后来首辅。黄淮进少保、户部尚书。金幼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旋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张小舍扶正掌管詹事府这个东宫的行政班子。朱高炽的内阁是各部门行政长官,内阁有了执政权。逐步改变朱元璋、朱棣两朝的文武对立形势,文官彻底压制了武将。从某种意义来说,一切的变化都是从这场秘不发丧的密谋开始的。

在南京的朱高熙毫无准备,这场夺嫡之争就悄无声息的收场了。

洪熙皇帝,继续实行怀柔政策,建文皇帝的旧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均释放为民,听其还乡。

解缙亲属儿子全部从戎边回来,解桢亮与胡广女儿成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分畿内民所养官马给各卫所,以减轻人民负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乡村小吏在大明 最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一章 仁宗新政,网址:https://www.275b.com/42_4272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