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说话(1/2)

作品:《任教第十年

周六的午后,阳光透过乳白色的窗纱,柔和的洒在乳白色的地板上,泛起朦胧的光晕。

这是一间很普通的卧室,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单身女孩子的房间。进门左手边一张标准双人床,白底蓝花的床单干净整齐。正对门口一扇飘窗,紧贴飘窗东侧,靠墙并排放着两个书柜。透过书柜的玻璃门可以看见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从武侠、言情、历史典籍到英汉词典、大学教材应有尽有。抬手最方便取用的高度专门腾出一排放置各种心理学、教育学和教材教案集子等。书柜对面飘窗及床中间靠墙放置一张书桌,桌上除了一部台式电脑还是书及各种资料等,东西虽多,收拾的却很整齐。

初夏靠坐在书桌前的转椅上,背对窗户,光脚交叉搭在床边上,腿上摊开一本书,她右手食指点在一段话上半天没有动。

“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笑话冷说、重话轻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废话少说;把话说到心窝里。”

她皱着眉头发呆,良久,将书倒扣在桌上,黄底书皮上写着《把话说到心窝里》。初夏最喜欢旅美作家刘墉的书,书柜里专设一排放置他的书籍。每次看的时候都会难得心静,颇多感触。

初夏的父母是双职工,八十年代计划生育,只有她这一个女儿。那个年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都是子女较多的,郑大夫和老初都是家里老大,很早便出来工作,家里的弟妹还小。初夏就有个没大几岁的舅舅,因此小初夏也不能指着家里老人帮忙带。

初夏一岁以里白天都是被送到镇上保姆家,后来又由高中毕业的老姨带了一段时间,两岁不到就上了幼儿园。幼儿园上完又上了一年学前班,还是不够年龄上小学,最后郑大夫送了两袋化肥把小初夏送进了小学,就这么稀里糊涂直到大学毕业都是班上岁数最小的。

初夏对儿时的记忆最深的就两件事,一件是刚上幼儿园没多久午睡,因为不敢叫老师把大便拉在裤兜里,还用手接住后抹在墙上,两岁不到的记忆能记得这么清楚且记这么多年她自己也很惊奇。

还有一件就是没完没了的看书,小的时候逢周末加班或者寒暑假,没人照管爱睡懒觉的初夏。父母经常将她反锁在家中,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有线电视,除了定点看看动画片,最多的消遣就是看书。

初夏爱看书,将父母单位图书室的书都借遍了。后来郑大夫看病认识了再新华书店上班的人,假期的时候就把初夏放在医院旁边的书店里,一呆一天都不再挪窝的。

其实她从没提前认过字,郑大夫的家庭辅导只局限在学前班教拼音。晚上下班回家做饭吃完之后,老初经常要出去学习54号文件。郑大夫就拿着拼音卡片一个个考小初夏,她有时候连续好几遍念不出来,郑大夫就会气得把她关在门外。那时他们住在医院的宿舍大院,都是平房,门外就是漆黑的长满草的空旷院子,冬日的夜晚外面空无一人。小初夏一边拍门,一边哭着喊:“妈妈,我好好学,放我进去,我好好学。”

上学后一直也是比较乖的,第一批带红领巾,第一批入团。就凭着老师教的那些,回家自己一边看书一边查字典,后来懒得查就自己根据上下文猜字,大概也能读懂意思。

这样一本本书看下来,刚上三年级就能跟着老初看金庸了。最喜欢的是西游记,三年级暑假回老家玩,姥姥带初夏到供销社想给她买点好吃的,她却一眼看上了货架上摆了不知多少年的那本最厚的文言文版西游记,买回家靠在炕头三天就看完了。这本书直到上初中前几乎每个假期都会被拿出来翻一遍,一直看到青春期和郑大夫吵架被摔散了架。

有时没有书看了,初夏会无聊的扒在后窗看大院外的风景,那扇18寸电视机、如电视般大小的窗及窗外的风景,在他们搬家十几年后依然会出现在她的梦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任教第十年 最新章节十九 说话,网址:https://www.275b.com/32_329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