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汉水惊魂(1/3)

作品:《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

曹无本打算独自骑马继续前行,却被阿大拦住,正好赶上张辽部全军拔营,就干脆改了主意,跟张辽一起沿汉水东进。

曹无清楚的记得,他知道的历史里那次赵俨都督七军的事情。

曹军主力是沿长江东进的,赵俨在汉水的这一支,是辅助的偏师。

但是没有任何典籍记载过,曹军在赤壁主战场兵败之后,这支偏师怎么样了。

不过考虑到七军的将领有六个后期还活跃在史书里,只有冯楷不见于史册。

所以这一军应该因祸得福,没被赤壁的惨败牵连,至少张辽的这一部肯定逃了回来。

官渡之战后,曹操定鼎天下,曹无就一直待在北府进行那件大事,很少出邺城范围,更别说随军远征了。

这次跟着张辽部一起,能看出来曹军的整体素质,已经比官渡之战时更高。

五千青州军的加入,让张辽手下有万人之多,其中骑兵两千,步兵八千,浩浩荡荡,行军阵营连续一里地。

在原本的历史里,刘备战败南逃时,关羽用襄阳的大小船只带走了刘备的精兵,带不走的船只也一把火烧了。

那时的襄阳没有船,所以进攻江夏时,新任的江夏太守文聘只能扎着竹筏进攻,赵俨所督七军,也没有水军作伴。

但现在已经与历史不同了,曹无让曹操回邺城给自己祝寿时,就已经大略说过了会战败的事情,那时曹操就开始征调全国船只。

所以现在的赵俨七军,每一军都分到了一艘楼船,五艘艨艟,还有很多载人的小船。

新任的零陵太守赵俨把七军的将领召集到一块,分配完船只,又交代他们要训练士兵水战的能力,诸军水陆并进。

赵俨在三国演义并不出名,在三国志里,却是著名的和事佬,当初张辽、于禁、乐进三个将军冲突,全仰仗他去协调,才没闹起来。

现在七军齐出,七个将领官职平级,曹操才让赵俨督军,以免七人各立山头内斗。

赵俨本人很有能力,但他毕竟不是夏侯惇、曹仁那种颇有声望的宿将,协调七军也是焦头烂额,最后张辽出面,把北府将军的名头打出来,诸将才熄了相争的心思。

开玩笑,他们可不是那些文官,武官们天天随着丞相征南伐北,深知丞相杀伐果断,而且丞相在他们的心中如神一样,谁会去触丞相胞弟的霉头。

争到最后的结果是,七军之间相隔三里,守望相助,每天有一个将军率部做先锋,然后第二天这个将军最后出发,变成后队,以此类推。

七军从襄阳出发,自西北方向攻击江夏,曹军主力从江陵出发,自西向东前进,双方的战略目的是会师在夏口。

夏口城,用后世的区域划分方式,就是荆州省江夏市夏口县,目前江夏的治所在夏口,相当于市府和县府都在夏口。

原来的江夏太守黄祖,和驻扎新野的刘备一样,属于刘表的封疆大吏,是荆州的东部屏障。

他和江东孙氏有世仇,孙坚便是死在他的手中,凌统的父亲凌操也是被他杀死。

但是建安十三年,江东的部队再次攻打江夏时,周瑜率领凌统、吕蒙等人奋力攻击,切断了黄祖旗舰之间的联系,最终大破黄祖水军,黄祖战死,江夏郡的南部和东部,基本上长江以南的地区全部被孙权攻陷。

后来刘表听信妻子蔡氏和大舅子蔡瑁的谗言,决定另立和蔡氏有姻亲关系的刘琮为接班人。

长子刘琦非蔡氏所生,又没靠山,只能离开刘表,担任剩下小半个江夏的主官,仍然是江夏太守。

此外,江夏北部,汉水以北,有几个县则掌握在曹操手中,江夏已经是三分的局面。

现在刘琮举荆州投降,荆州却仍有少数忠于刘表,不愿意投降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 最新章节第二十一章 汉水惊魂,网址:https://www.275b.com/316_3169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