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启航(三)(2/3)

作品:《兴唐

南湖泊沼泽众多,仅此一举,可以为国家谋得无数良田。”

对此,有许多人不懂,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去过江南,只知道江南水多,天气湿热,地势低洼。

葑田与架田,李威同样不大清楚,但让他想起一件事,好象美洲大陆现在,或者将来也发明了一种湖上浮田,与此十分相似◎此大约是可行的。

要不要亲自去一趟江南,可这想法一闪而过。来到唐朝后,去了许多地区,比如较南诏,比如青瑚域岭西,甚至跑到阴山脚下溜达了一圈回来,但就没有没有去过江南两准。

现在更不能去了。

略略有些遗憾,想做好皇帝,很难的,也未必有那么快活≈说道:“其次是沙田,江淮间,江边合,有许多出没无常的沙淤地,江水激于东,沙地涨于西,江水激于西,沙地涨于东』要掌握其规律,及时耕种,地质肥沃,可保丰稔。对此,也可以向百姓宣传鼓励。并且免去所得赋税☆卿,取税乃是治理国家,非为税而取税,最终还是以还之于民为本质。”

又是李威当时没有想到的〕田肥沃,也承蹬一些风险,江水变更,将会一玩所有◆是开发,可以变出来许多耕田,但在总数中占的比例还会很少◎此,对这种田,李威直接免去了税务,造岗百姓。

“陛下仁爱。”骞味道马屁又来了,立即附和。

“朕不仁爱,数次出征,死于朕指挥之下,多达几十万人,甚至有上百万百姓受到朕的戗害。”

马屁不管用,拍到马蹄上了」味道尴尬不止。

又道:“从今以后,休说朕仁爱,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实事,使我朝变得更强大,才是朕看重的。还是谈水利的事∠州民柳六奎曾向韦弘机提出一个建议。黄河边有许多盐碱之地,产量低下,或者荒芜。但若是用决水法,使河水冲入,淤泥沉淀,将会改善土质,提高产量♀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后是梯田,闽浙喜欢称为山田,有补于山地百姓耕田数量。”

后一条,李威一带而过≥田很不错的,但对环境破坏却很厉害,危害不亚于北方的游牧。

又道:“然后就是圩田,于低洼与沼泽处筑堤圈围,中修渠道,外设陡门。涝时闭闸制水,旱时开闸放水,旱涝闭。可得良田无数。”

这一项将是大项目,也是最花钱的项目。可弄好了,将会增加无数良田。并且圩田才出现不久,发展缓慢⌒,面积很小。比如昭关,伍子胥一千多年前,困于昭关南边的沼泽,只好走昭关,急白了头发。到了南北朝时,韦睿北征,还必须从昭关过』而后来呢,无为大圩与和县大圩出现,想要走,旱水二路,还不知道多少条道路可供选择♀是路的,再说两个大圩几乎接近上千平方公里,唐朝开发得十不足四≠比如韦铟寿春时,也困于沼泽水乡,后来却是一汪的平原地带。

这些圩田若是全部开发出来,那可是一桩很了不得的大事,功绩都能与杨广的大运河相媲美。

魏玄同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大修水利,利国利民,不仅能治水,还可以得许多良田,然而国家财政力有不逮。”

李威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母亲的权利之路,一是通过替父亲处理政务,对权利的掌控。二是通过裴炎与北门学士,加强对诸臣的控制☆武,李威从来没有认为他们有什么才能』有一个武三思,阴阳怪气的,略略能看上眼外,其他的几乎是一无是处。

但遥控了裴炎,不是代表着就能控制朝堂,而正是诸位大臣对裴炎的支持,使武则天通过裴炎之手,一步步将政局掌握的′中数名重臣,郭正一、郭待举、魏玄同、岑长倩与刘景先,在中间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其他人不去计较,魏玄同却等于是自己提拨出来的大臣,李威心中很失望。

只能说,朝堂人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兴唐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七章 启航(三),网址:https://www.275b.com/26_2607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