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为问花何在(一)(2/3)

作品:《兴唐

是在后世,梯田也没有杜绝,更不要说是唐朝了。

“另外就是河谷两旁的耕田。还有一个重要的耕地,我朝一直没有重视,那就是圩田。长江郁水一带,许多地方适合圈沼泽为圩田。”

李威讲的这个圩田,对唐朝来说,很重要的。大禹定九州,活动的范围从长安到河北,南方最叶的地方是太湖,却将扬州定为最下州≮后世是无法想像的,正是因为河流密布,雨水又多,泛滥成灾,多处地方是沼泽∮泽多,湿气必然重∞论从生存,可能环境,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以才将扬州定为九州的最下州。

到了汉朝,最高峰时,人口达到了一亿多,甚至比宋朝最鼎盛的时候人口还要略多,江南还是偏隅的地区↓是因为江南环境没有改造¢子胥过昭关,换作后世,周围的山也不高,更不险,还不知道有几百条道路可以到吴国。但在那时代就不行,翻过了昭关,只有那么一两条道路,其他地方皆是沼泽,无路可通。

晋朝的第一次将政权南迁,给了江南一次机会—了生存,终于想到了圩田,在沼泽的四周起圩埂,筑堤圈沼泽为田,加上气候,江南才逐步好了起来∑朝的圩田多了,但依然远不及后世。

这是很普通的道理,换作后世,大多数农民皆知道的,可在这时代,想法依然有些超前。

刘仁轨思索了一下,道:“陛下英明。”

他的品有些狡猾,说句不好听的,若没有必然的把握,不是一个君子,是那种明哲表的大臣。但也要看君王,象魏征不遇到李世民,包拯不遇到宋仁宗,当真是诤臣?也未必

遇到了李威,种种想法又让他惊叹,这才是让他出死力的真正原因。

“英明不敢说,我年青,想法不周全,还须各位相助。”

“臣自当尽力相助,辅佐陛下打造一个盛世大唐。”刘仁轨忽然伏下说道。

“刘卿,不必,”李威将刘仁轨扶了起来,又道:“不过圩田有很多缺陷』是圩埂必须高大坚固,否则洪水一大,一旦缺堤,不但颗赁收,而且圩田中间的百姓无法及时逃脱,又是一场灾难。”

“是。”

“其次是水的蓄与泄,不能阻塞河流的航道,保持洪水浩大之时,水流及时泄往长江,泄往大海〓圩时,必须保持留下一条通达的航道河道☆水也很重要,就是长江,若是水大之时,江堤也有可能不保,上流必须有充足的湖泊蓄住大部分的水流。鼓励百姓筑堤,但有一个总体的规划。”

仁轨老泪都滚了下来。

这才是做实事的皇帝,即使太宗那样的人物,也未必有现在的皇帝想得那么深远。

上官婉儿坐在边上旁听,同样很感动,只是拽着李威的袍袖,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不是说的这个。”

“陛下,臣多想有一天能听到陛下称朕。”

“刘卿,你着相了,只是一个称呼,孝道为首啊。”

仁轨只能用袍袖拭着老泪。

“江南兵患不多,国家没有大变,就永远没有多大的兵患⌒了江南的富足,就可以维持朝廷大半的供给。合理的规划很重要的,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大事。”

仁轨心悦诚服地答道。

此事若行,什么武举与军务监,都没有办法相比的。而且这是互惠的事,争议还很少。

“还有一件事,父皇与母后在我没有登基之前,曾下诏,让我出使河南道。不管是开渠兴修水利,或者江南筑圩堤,都要看一看。江南太远,我不能随便出巡江南。”实际上江南,李威很想看一看的,但作为太子都不好巡查,更不要说是皇帝。继续道:“可是河南道诸州县,我很想看一看,不看不能知道的—了父皇的诏命,我要看一看—了国家,我也要看一看∧中没底,就是纸上谈兵。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兴唐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为问花何在(一),网址:https://www.275b.com/26_2607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