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邪恶想法 太子论农(2/3)

作品:《兴唐

的一条路。”

“太子所言极是,”郝处俊说道。这是唐朝的弊端,也是每一个朝代的弊端。但都没有办法解决。

李威又说道:“儿臣又想到父皇为了国家,都熬出病了。别的皇后只是悠闲地管理后宫,母后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也不得不协助父皇,日夜co劳。儿臣快及冠之年,却不能为父皇母后分担,心中十分惭愧。”

拍了一个大大的马屁,不过这几个月,或冷或热,李治与武则天都不怎么受用。当然,拍比不拍好。继续说道:“于是想办法。就找了一些农书看,看完了,又在寒食节,去了一下农田。发现与书上所写的多不一样,询问了许多百姓,或者说不清楚。”

此事可以查询的,正是那天出的事。这为下面忽悠铺垫的。又说道:“儿臣一直在想,庄稼长不好,fi料是关健。可上哪儿nng这么多fi料来,有的农民是许多户才合伙养一头大牲口的,有的都没有,用人拉耒,于是轮耕。这个lng费很大。如没有轮耕会是如何?又翻了一下农书,上面清楚地写了,不需要轮耕,种豆不但不耗地力,反而能fi地力,是养地。”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心中全部掀起惊涛骇lng,天下轮耕的地一年会有多少,都无法统计。就算收成差些,总比不种强。这些地种上豆子,一年会为唐朝增加多少粮食?

因此,李威这个太子身份做起事,比较尴尬的,可不是一无是处。有什么事物,能迅速引起人注意,也容易推广。真出自一个百姓之手,试试看。

“后面是儿臣自己逐磨的,绿fifi田农书记载了,不过记载得不细,也看到农民用了一些野草沤烂做fi料。所以想到飞廉,也就是紫云英,别的不能种的,毕竟根部深,不容易沤烂,反而有可能在田里复发,影响庄稼。可那时种来不及,就让庄上的佃农,抱了许多豆杆与紫云英沤着看,试试结果。这是fi料的事。再就是移载,也是儿臣琢磨的。象这天灾**,国家正常运转,一是父皇与群臣的治理,二是有江准之粮,所以得以渡过。如是南北朝时会是如何?地也一样,一个坑里撒上几株高梁未必收成会好。本来地力不足,况且几株来分。但用一株,也如国家一样,国家大一统固是好事,但君王残暴,百姓会更苦。儿臣又想出营养钵。”

这样就解释清楚了。这也很关健的,千万不能nng一个天降祥瑞,太子梦中所得,固然名声好了,可父亲心中疙瘩更多了。氮磷钾更不能说,从何学来的

又说道:“这个产量,儿臣万万没有想到,还与几个弟弟说了此事,有可能会有三四石,儿臣就十分满足了。之所以如此,儿臣想恐怕是皇庄的佃农因儿臣的身份,集全庄之力,伺候这十几亩地,本来地是好地,又不缺水,fi料足了,jng心地伺候,于是出了这个高产。可不能以这个产量,当作以后推向他处的产量。只是有地轮耕时,秋后不必轮耕,可以种飞廉,chn天沤烂,然后种上豆子。要么可取的是营养钵育苗。也不是所有庄稼都能用这方法的。麦子肯定不行,是密种的。甚至油菜都不行,它的根部不大,不能将根系向下发展,用营养钵只是lng费,耽搁人工。”

营养钵可用的还是很多的,比如棉hu,或者一些瓜类。主要要求庄稼根系发达。不解释清楚,到时候什么都用营养钵,麻烦大了。又说道:“但一些大的庄稼,比如油菜,可以单株移载,这个农书上也特地说过。就包括稻子,现在用的是撒种,如果移载,是不是产量会更高一些,又便于耨草。”

“其实儿臣愚笨的很,只是翻看了《齐民要术》等书籍。从上面学来的,或者受上面记载的启发。只是这本书出来很久,都没有人注意。否则五石田不行,不可能那样伺nng,但三石田四石田将会彼彼皆是。”使劲的推功劳,将功劳推到皇庄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兴唐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七章 邪恶想法 太子论农,网址:https://www.275b.com/26_2607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