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论大非川(2/3)

作品:《兴唐

然论钦陵用兵很厉害,却也有把握大胜之。不过败兵军之将不言勇,败后与论钦陵s自议和,才逃了出来,更是耻辱的事。所以只有关起mn说了。

对此,李威还是不认可的,也许不会大败,但想大胜,就是在鄯廓二州,同样未必。后世论坛上清楚地将这一时代将领排名,论钦陵高居第一,这可不是吐蕃人说的,是汉人自己说的。不承认都不行。还有后来突劂的啥人,契丹的啥人,名字记不起来了,也非常厉害。只要郭待封这xio子不安份,就是以鄯州为据点,有可能还会失败,顶多没有那么惨。

然后薛仁贵又象儿子说出另一件事,自辨时也提到过一些。但进入大非川之后,薛仁贵感到不大妙,别进军逻些城,能象隋朝或者李靖那样,在吐谷浑取得一场耀眼的大捷,回去就能jio待了。当然,这种气沮的话,只是对儿子说的。但确实在离开大非川岭时,对郭待封说过一句话,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准备这一战打完,平定了吐谷浑,就班师回朝了。

于是设下一场计谋,让郭待封与阿史那道真二人率两万军队在大非川岭驻扎,看守粮草与军用物资。他去了积石河口,大破了吐蕃联军。至于郭待封两万军队却别有用意的,他能攻打敌人,截取牛羊,吐蕃人同样也会这样做。但据于大非岭,有险可守,两万军队能守住一些时日,此时吐蕃攻打的士兵已经是疲兵。

然后他率军返回。如果粮食丢失了,会怎么办,自己手下士兵肯定会斗志j昂。两方士气一高一下,一举就将几十万联军击败。这是取了项羽破釜沉舟之意。可郭待封与他不成见,他对郭待封也不成见,只是下了命令,连个商议都没有。是下令押送了一些物资,但不是粮草,都缴获了那么多牛羊,不吃是用来养着玩的?也有军用物资,不过小说}就最快吐蕃人的武器大多数还是很落后的,并不适用。但没有想到郭待封不听命令,将两万军队带着民夫一起赶向乌海。薛仁贵一听急了,连忙下令他快点行军,这也是后来郭待封为自己狡辨的由来。可是郭待封依然不紧不慢,薛仁贵又派了两千jng锐前来掩护,但一切都迟了……

因此,薛仁贵对薛讷说道:“此战,为父也有许多失职之处。”

这是薛仁贵临行前向薛讷说的,薛讷为人又沈默寡言,如果不是李威,又在言语中似乎对他父亲十分仰慕,他都不会说起。而这一番话又是薛仁贵前往高丽时,对儿子说的,不是忏悔什么的,是教薛讷从中学习其中的成败得失,就包括吐蕃的气候,等等,全部教给儿子,所以应当比较可信的。

不过嘛,李威也不会傻乎乎地争辨,郭待封的父亲虽然在龟兹战死,可当初在李世民兵讨王世充,窦建德举兵来援,许多将领谋臣劝李世民退军以后再取。唯独其父郭孝恪说窦军远来已疲,依据虎牢关据守,一举歼敌,窦军覆没,王世充军自是沮丧,二贼斩获之时。于是李世民听从建议,这一战是随隋唐演义中最为惨烈最为重要的一战。可以说这一战,在唐朝统一天下功劳中最少占去三分之一的功劳。所以郭家与许多权贵jio好,薛仁贵嘛,功劳是立了不少,说到底,还是一个农民。再说,也有责任,所以李威说道:“父皇所言有理。”

“但为什么朕也宽恕了薛仁贵?”

“儿臣不知。”

“说到底,朕也错了,低估了吐蕃人,因此授命薛仁贵为逻娑道大总管。上下皆有轻敌之心,焉能不败?”

这样说也行。但李威却是不敢接话的。

李治又说道:“你出的那个主意,朕也施行了。”

“儿臣愧不敢当,”李威虽然这样说,可心里却在说,为什么我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看来此事保了密,只是不知道今天父亲将它说出来,有何用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兴唐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论大非川,网址:https://www.275b.com/26_2607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