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历城决战后的大盘点(1/2)

作品:《帝国新军阀:从炮灰连开局

秦峰原本以为青州军在历城,肯定要跟北军经历一场大战,却没想到,最后有些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滕县方向的2个步兵军,在被青州军包围之后,就立刻向李大帅发电报求援,当他们发现突围无望后,就向青州军投降了。

魏家的军队撤离历城,不会率军赶来救援,李大帅也只是命令他们固守待援,可谁都知道远水救不了近火。

李大帅远在济阳县,且兵力也只有2个步兵军,根本不可能越过历城来救援他们,只能投降。

苏家集中了大部分兵力进攻沛县,周德贵见势不妙,在苏家大军没有到来之前,就撤出了沛县,进入到了兖州的巨野县一带驻守。

并州的阎铁山阎大帅,立刻派出了他的侄儿兼得力干将阎广城,率领2个主力步兵军东进,屯兵定陶,接应周德贵的第55军,封堵苏家东路军的进攻锋芒。

而阎大帅的主力则继续驻守在陈留一带,跟中路军对峙。

魏征南的2个步兵军撤出历城之后,直接西进占据了清河县,名义上投靠了阎铁山的并州军。

至于李宗昌,收拢了自己的3个主力步兵军,撤出了青州的地界后,屯兵平原郡的平原县一带,防止青州军北上。

李宗昌和魏征南的两路人马,形成了犄角之势,阻挡青州军未来东出的可能,不过,谁都知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靠他们挡住青州军的可能性不高。

因此,刘黑七的第130师,被阎铁山升级为加强师,屯兵濮阳,防止魏征南的军队守不住清河县,袭击并州军的侧后。

经过这样的一番部署之后,再加上青州军似乎没有西进的迹象,北军算是勉强稳定住了局面。

阎铁山的老巢虽然在太原郡,可经历了多次激烈的军阀混战,他的地盘还包括了河东郡、上党郡、河内郡,是北军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也是抵挡南军北伐的主力。

当然,光靠阎大帅一家,无法抵挡黎家和白家的联合力量,北军的另外一个盟友,就是占据了凉州和关中的马家。

马家从潼关出兵,占据了洛阳及其周边,挡住了白家的进攻矛头,迫使白家的西路军屯兵颍川郡,这才稳住了北军的局面,跟南军形成了相持对峙的态势。

事实上,北军除了这几家外,在幽州地区还有一股强大的隐藏实力,那就是张凤麟张大帅,依靠幽州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相对稳定的环境,建立了大夏帝国最强大的重工业。

当然,张大帅的那点重工业,跟东倭帝国相比还差的很远,跟西大陆的各个强国来比,就更不值一提了。

李宗昌原先是张大帅的部下,后来李宗昌的实力逐渐膨胀起来,有自立的倾向,张大帅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形成了一个比较紧密的联合。

正是因为冀州和幽州的联合,这才有了跟阎大帅抗衡的实力和资格。

这次历城之战,魏家的退缩让秦峰敏锐的意识到,军事力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quai.c0m

大夏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消灭了北军的一支军队后,他们可以凭借地盘上的人口和资源,再拉起一支军队来。

因此,光靠消灭北军的军队,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军的军事力量,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战争是手段,不是目的,想办法控制住更多的地盘,让自己的力量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这才是统一大夏帝国的根本之道。

不管是南军还是北军,都不是铁板一块,因此,秦峰才考虑削弱李宗昌,把冀州的水搅浑,以方便日后的行动。

苏家的所谓战术动作,也让秦峰意识到,未来青州军要吞并冀州的话,不但要考虑到北军的反应,还要注意南军的反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新军阀:从炮灰连开局 最新章节第94章 历城决战后的大盘点,网址:https://www.275b.com/252_2522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