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章 变法第一枪(三)(2/3)

作品:《三国好老师

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这世上还有不赔钱的买卖?”

“不但不赔钱,还一定挣钱的买卖。”董明补充了一句。

“愿闻其详。”曹操直截了当的说道。

“盐铁酒!”董明笑着说道:“这三样就是不赔钱还一定挣钱的买卖。孟德不也是知道的吗?”

“这......”曹操怎能不知道?只不过这盐铁酒三样,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的生意。哪怕钱庄是以朝廷的名义来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今大汉朝的巨富商贾,世家大族,哪一个不沾这三样?董明这张口就要从大家嘴里抢食,一个不小心,惹祸上身,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曹操的表情,董明看在眼里,也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摇了摇头,笑道:“孟德不用担心,某家一开始只做盐的生意,也不会跟那些人抢饭碗的。到时候大家正常商业竞争就行了。”

“这怎么竞争?”曹操对商贾之事并非不了解。他很清楚,若是董明想在盐业上搞钱,那些既得利益者们能吃的董明骨头渣子都不剩。

“某家制盐的法子,没啥成本,跟白捡似的,而且还是精盐。精盐,再给最低的价格。一年的时间,朝廷就能够在盐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方便朝廷控制整个盐业,尽可能的防止私盐贩子的出现。”

董明稍微解释了一下。

开玩笑不是?盐业、矿产这等国家经济命脉,怎么可能掌握在私人手里?只不过眼下搞定盐业的成本是最低的,所以董明才会拿盐业下手。

眼下的大汉朝制盐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主要是盐的来源有很多。海盐、湖盐、井盐、还有岩盐和土盐。盐的来源不同,制作方法自然也有差异。不过主要还是煎盐法,有些地方也会自然风干。

煎盐法成本很高,自然风干耗时太长。这也导致产盐量其实并不是很高。同时盐的品秩也参差不齐。如今最好的盐应该是湖盐,因为湖盐是自然结晶的,但是量少。眼下天下人吃的盐,多是井盐。

井盐嘛,味道发苦,只有人工挑选出来的井盐,味道还算不错。

董明的法子,是晒盐。

事实上,晒盐的法子,早就有了。只不过,眼下的晒盐法子,太过粗糙。不管是盐的质量和数量,都不是很好。真要说起来,还不如煎盐法好用。因此,虽然眼下晒盐法已经有了,并没有成为主要的制盐方法。

事实上,中国的晒盐法一直到光绪年间才开始逐渐取代煎盐法。

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在南方如海(防星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董明采取的方法,成本不高,但是出盐量和质量,却很好。只需要挖两个池子,一个蒸发池,一个结晶池就行了。

将海水引入蒸发池。利用太阳的温度,蒸发海水,提高浓度,变成卤水。然后将卤水引入结晶池。在结晶池内继续暴晒,随着时间的延长,原盐就会渐渐沉积在池底,形成结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采集了。

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难度。董明唯一需要费心的就是如何保证这种新的晒盐法短时间内不被其他人发现。

曹操在听到董明的话之后,先是楞了一下,不过却没有反驳。他知道,董明既然敢这么说,肯定是有把握的。

“既然如此....某家就将所有资金都存入钱庄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好老师 最新章节248章 变法第一枪(三),网址:https://www.275b.com/21_2161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