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子承传道(3/4)

作品:《胜天传奇

先生天下传道,我极为赞同,但是洙泗馆和管内藏书如此巨量,先生带不走,又如何传道?”书儿道:“这有何难?”,书儿拿出一本书,一张一合,洙泗馆被收入书内的芥子空间,对子承说道:“天地融和,微如芥子,此书乃是儒祖炼化,虽不如道祖乾坤图浩瀚如环宇,但是,一城之地足可容纳,子承只需携带这一本书,便如携书万卷,行万里路不过等闲尔!”在儒塔停留数月,子承出塔,拜见了书院众大儒,又见了龙择天的亲人,独孤无双等人对来自老家的子承自然十分热情,一系列招待之后,独孤无双让天鹏护送老人至中洲九曲城,找初一等人,此后便跟随独孤秀金玉天武德康卫无影及龙小双等一众学生游学天下,也当做了却子承老人传道的心愿。天鹏扶摇展翅,带着子承来到九曲城,初一等人当然热情迎接,这个来自老家的醇儒是师尊道学上的知己,当然另眼高看。就在九曲城择天阁总部大院,子承传道一个月,学子们趋之若鹜,仿佛开了另一道天窗,学业腾飞,再加上子承学究天人,龙阁主珠玉其中,振聋发聩,龙洲儒学和龙择天的大名开始传播与中洲之南,令人敬仰!独孤秀也像是学生一样,每场不落,那本龙阁主编年史被他翻阅无数遍,不禁感叹:臭名远播不也是出名?其实,龙阁主编年史几乎自西征北伐开始便与独孤秀息息相关,实事求是的讲,独孤秀的形象相当正面,与旧朝决裂,西征北伐消灭诸侯,再到抗击武瀛,到后来的朝野之争,独孤秀冒着千夫所指清缴家族门派为龙阁主清除障碍,史书所写无不令人震撼。虽然决口禹河,致使洪灾泛滥两岸遭殃死人无数被人唾骂,但是瑕不掩瑜,客观上确实为拖住武瀛军南下的脚步,为南方布防赢得了一定的时间。史书所写,没有刻意隐瞒,也没有歌功颂德,平铺直叙,让人客观了解历史。武德康也并非十恶不赦之人,史书所写也没有将这个最大的敌人描述成为恶魔妖孽,特别是龙武之战后期,武德康以常人难以企及的远见卓识修复两国关系,并成为龙阁主知己朋友,合作抗击玉秀,打通龙洲新国东部海防线路,彻底将玉秀国势力赶出东海之外,其功不但在于武瀛,龙洲新国也要记上一笔。所以,武德康看着这个编年史同样欣慰,龙洲新国的人还是比较讲良心的。实事求是说,金玉天是个悲剧人物,除了独孤无双一事为尊者讳,没有一丝笔墨,金玉天从登基到推翻太后再到后来龙洲新国建立,这个皇帝在位几十年实在没有像样的功绩可以记载,若说是有,无非四君子新政维新一事,而且还惨败了。但是,字里行间体现出,金玉天这个皇帝是个好皇帝,虽然比较窝囊,但是一心为民,情怀高尚,是个值得龙洲人记住的人物。洋洋洒洒数百万的史书,写尽了各路风云人物,读之令人兴叹!天鹏返回中城,子承便与独孤秀等人一起,离开了初一的九曲城,向八海出发,一路并没有飞行,而是一路讲学传道,传播正宗的儒家道学,传播龙阁主的圣人治世之学,当然无论何处,最受欢迎的还是那本龙阁主编年史,一路讲学,一路传道,龙阁主的名字深入人心,令无数人向往,那个在异大陆风起云涌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所谓的圣人不就是这样的人?八海之地,并非八海,乃是八座大湖分布在叫做八海这个地方,其中的八海城乃是八海之核心,位于众湖围拢的广大平原,乃是鱼米之地,丰饶无比,自古便有八海丰天下足的美誉,便是说只要八海的稻米丰收,整个中洲之地便可足以丰衣足食。不像九曲之地山水环绕,八海之地大部分是平原,除了八座大湖,境内很少见山,水网密布,水路发达。八海之地原本有国八海国,但是,初十一三十三等人来到后,八海皇朝自动解散,其势力自动归入择天阁门下,所以,与别处不同,八海之地的择天阁就是入俗治世,十一三十三几乎照搬了龙洲择天阁,其各部衙门也都一模一样,而且吸纳当地人进入择天阁,实行民治和自我管理,成效斐然。与初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胜天传奇 最新章节第七百二十二章 子承传道,网址:https://www.275b.com/17_1798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