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PK华州项目与为何万万不可(重发)(2/2)

作品:《重归新加坡1995

内地转移。真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四是新加坡对半导体项目支持力度非常大,产业链齐全。半导体产业是新加坡电子工业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支持半导体产业,新加坡政府下了血本。

新加坡建立起规模数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和一个群聚发展基金。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对每一个前来投资的外商半导体公司提供非常周到的服务。从投资建厂前规划评估,到建厂中的水、电、土地取得,甚至是完工后的人员招募、长远的财务规划等有一系列的完整协助,可以说对外来投资者尽力给予最大的协助。

也因此,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新加坡可说是半导体产业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当下的新加坡,除了本土的特许半导体公司之外,已经引进了外来投资的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以及负责衬底材料、制造设备、光掩膜等配套的半导体企业五十多家。

1980年,惠普在1980年代率先把芯片设计中心引入新加坡。

1985年,-homson公司第一个在新加坡设立前端晶片生产基地。

1987年,惠普公司又在新加坡设立了第一个海外晶片生产制造厂。

同年,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投资设立了特许半导体公司。

1993年,由张博士负责的,德仪、惠普与佳能等联合投资的公司新加坡半导体项目建成……

前世,新加坡最风光时候引进了300多家半导体项目。他们分别来自北美、欧洲、日本等多个地区,其中包括40多家设计公司、14家硅晶圆厂、8家特制晶圆厂、20家封测公司……

新加坡这里目前产业配套齐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政府响应与营商服务环境一流。

所以,李晓凡估计在新加坡设芯片厂的建成投产速度应该会比台积电华盛顿州aferech项目要来得快。

第五点也是最最关键的,李晓凡的设想是:在新加坡投资的第一个芯片厂是自己与张博士的“练兵”之作。

等第一个在新加坡投资的芯片厂建成, 张博士负责建设的芯片厂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和人才储备之后,立马启动赴大陆建设第二个芯片厂计划!

张博士闻言后高兴道:

“李董,您如果能负责建厂资金的筹集,那真是太好了,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对于李晓凡的话,张博士是高度信任的。

因为最近李晓凡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华尔街的财经媒体上。今天他一手创建的太平洋网络科技公司的成功上市,加上之前投资的雅虎项目,让他身价接近了6亿美元。

何况,从今天参加晚餐的这些客人身份和背景来看,张博士认为李晓凡的人脉资源足以支撑10亿美元这么一个盘子。

张博士喝了一口咖啡,看着边上正在聊天的软银集团孙正义与杨致远等人后,突然问了李晓凡一个问题:

“李董,为什么我们不把第一个芯片项目放去离开大陆更近的港岛呢?”

“张博士,万万不可!”

“为什么不可?”倪院士与张博士齐声发问道。

他们都感觉到李晓凡的这个回答很奇怪。

喜欢重归新加坡1995请大家收藏:(.sodu777.)重归新加坡1995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重归新加坡1995 最新章节第424章 PK华州项目与为何万万不可(重发),网址:https://www.275b.com/167_16752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