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2/4)

作品:《溯流文艺时代

些问题也有问安伯托的,但大部分都是问于东的。

“,请问你是第一次来意大利么?感觉怎么样?”

“你是从纽约过来的么?”

“格林扎纳·卡佛奖已经是第二次颁发给中国作家了,听说你跟余桦是好朋友?”

“艾柯先生,你跟一起来的,你们之前就认识么?”

“《玫瑰之名》跟《达芬奇密码》都涉及到符号学,你们两位之前有过交流么?”

“,《达芬奇密码》上架之后就引发了一波很特别的舆论,对于此事你有什么能跟我们说的么?”

……

罗西挡在于东的身前,笑着说道,“大家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问。现在会的意大利语,只有葡萄酒。”

今天上午于东跟罗西他们聊天的时候,就开玩笑说自己来到皮埃蒙特之后,学会的第一个单词就是葡萄酒。

记者们并不知道这个梗,听到于东学会了葡萄酒,又开始问了一些跟葡萄酒有关的问题。

随后在罗西的指挥下,他们才站好一个一个问问题。

“,艾柯先生,你们两位之前认识么?你在写《达芬奇密码》的时候,是否有跟艾柯先生交流过?”

安贝托·艾柯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等罗西给于东翻译问题。

于东听完罗西的翻译之后,笑着说道,“很遗憾,在《达芬奇密码》写完之前,我跟艾柯先生并不认识。不过艾柯先生的《玫瑰之名》,我却早有拜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符号学方面的启发。今天上午,我也向艾柯先生讨教了符号学的知识,受益匪浅。”

“你太谦虚了。”罗西将于东的话翻译成意大利语后,艾柯笑着说道,“或许在符号学方面的学习,我比要更有经验,但是构建故事的能力却让人惊叹。在《达芬奇密码》之前,我就已经关注过的作品,他在那些科幻中展现出了对科学发展的非凡理解。”

于东跟安贝托相互看了一眼,都对对方的商业吹捧会心一笑。

随后又有记者问道,“先生,本次获奖的《人群》,受到很多意大利读者的喜爱。因为这本书,人们对上沪产生了兴趣。但是我听说,中文原着里面运用了大量的上沪地方语言,这一点我们在译本里面很难感受到,对此,你有什么建议么?意大利的读者如何才能感受到中文原版的那种特殊味道?”

于东挑眉想了想,随后笑道,“很难,说实话,即便是在中国,非沪语区的读者也难以完全理解这本书运用的写作语言。但是我并不认为读一本书,完全理解写作语言是必要的事情。有时候,不理解会造成阅读的困难,但也会让读者产生探索的兴趣。当然,如果意大利的读者真地想要感受,可以去中国去走走。一个地方,只有真正去过才能有所了解,正如皮埃蒙特的葡萄酒,我也是来到这里之后才真正地体会到它们的美妙。”

罗西一边翻译于东的回答,记者们一边往小本本上面记录。

艾柯笑眯眯地看着于东,暗自感慨,这个真的太会说话了,短短的几句话虽然看着简单,却包含了很多信息。

大概也清楚,他这次过来受到了文化活动部的关注,所以话里话外提到了跟旅游相关的事情。

既表达了对意大利人民去中国旅游的欢迎,也表达了对皮埃蒙特地区的喜爱。

“艾柯先生。”

有个记者看向艾柯,提问道,“听的意思,你跟他是今天第一次见面,能谈一谈你对的印象么?”

艾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学者型作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溯流文艺时代 最新章节第七二八章,网址:https://www.275b.com/163_16347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