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写个保证书(求订阅,求月票)(2/6)

作品:《溯流文艺时代

东连连点头,“一定,一定。”

说着说着,老俩口有种要托付女儿的感觉,气氛突然伤感起来。好在他们也感觉气氛不对,没有继续往下说。

等到临走的时候,程立业忽然冒出来一句,“于东,毛笔还好用么?”

于东知道岳丈对程砚秋借毛笔的事情耿耿于怀,便笑道,“我订了一批新笔,到了就送过来给您选。”

程砚秋在一旁撇嘴,“小气。”

“小气?都说女儿是娘家贼,我看这话一点都不假。你说你,拿就拿,本来确实也是有多的,你倒好,一下子给薅干净了。”

“你平时写字也不是很多。”程砚秋嘟囔道。

程立业被气笑了,“我还是有福啊,生了个这么孝顺的女儿。”

……

兰市饭店中,高红波看着墙上挂着的字,笑着问旁边的经理林若奇,“这首诗可有什么来历?”

因为高红波是懂行的人,林若奇也不好胡说,便如实说道,“于老师说,这首诗是一位叫做黄瓜园散人的诗人所作,是为了妻子而作。”

“黄瓜园散人?”高红波眯眼想了想,随后哈哈笑了起来,“小林啊,你被于东老师逗了。”

林若奇不明所以地问道,“高老师,你这话的意思是?”

高红波指着墙上的诗说道,“不出意外的话,这首诗应该就是于东自己作的。黄瓜园散人指的就是他自己,黄瓜园指的就是金陵艺术学院,小林你没看过《黄瓜园随笔》么?”

林若奇汗颜道,“我还真没看过,不知是哪位大作。”

“也是于东他们写的。”高红波托着下巴认真地看了看于东的诗,随即又说,“这诗写得中规中矩,不过朴素而有意境,确实是从心而发。之前倒是没听说于东平时还写诗,看来他只是藏着不发了。”

“他为什么藏着不发?”林若奇好奇道。

高红波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你们饭店算是赚到了,据我所知,于东之前还没有一首诗流传出来。”

其实是有的,就是于东之前写的那首《树》,在金陵的一些大学生中传的比较多,只是高红波不知道。

听到高红波这样说,林若奇当然高兴,也不枉他当时死乞白赖地跟于东求字。之前他还以为真有黄瓜园散人其人,还特意在什么古诗大全上找了找,愣是没有找到。

如今高红波的话也算为他解了惑,同时,以后再有人问起这诗来历,他也有的说了。

知道黄瓜园散人就是于东之后,林若奇一下子思路就打开了。

于东当时说,这首诗是黄瓜园散人二十多岁为妻子所作,现在看来,这就是于东为自己的妻子写的。这故事题材,就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林若奇甚至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高红波也觉得这个题材很好。

他来兰市公干,当地政府给他安排在了兰市饭店。因为在这住过几次,所以跟林若奇算是老熟人了。

刚才路过时,看到多了一幅字,就驻足看了看,通过落款知道这竟是于东夏天来写的,所以特意找来林若奇问了问。

这两年,于东已经成为国内文坛不能绕过的一个名字,地摊上,书店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书,通俗的,严肃的,文学的,他都没缺场。

在文学逐渐没落的今天,于东能打开这样的局面,实在太不容易了。

而他们《诗刊》呢,早已辉煌不再,小说还有于东、余桦、毕飞雨这些后起之秀,诗歌呢?靠谁,北岛,舒婷么?就算他们还能写很多年,读者呢,现在人们已经不爱读诗了。

还有些诗人,比如韩冬,天天琢磨着写小说,诗写的是越来越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溯流文艺时代 最新章节第二九九章 写个保证书(求订阅,求月票),网址:https://www.275b.com/163_16347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