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2/3)

作品:《斗春归

但要看这些大臣存的都是什么心?”张兰抿了一口茶,纤指往上指了指,“有道是站的高,看的远,康熙帝所要考量的岂是那些臣子们所能想到的?能吏想的是守护一方百姓,良臣想的是得一英主辅佐,以展其才,可是帝王,想的更深,何况,一个太子做了几十年,再好的关系也要生变了。”

“可八皇子呢?他明明的众臣的拥护,”梁元恪想的更多提那个有“贤王”之称的皇八子,“为什么反而不得康熙帝的青睐?”

“因为他有众臣的拥护,试问哪个皇帝喜欢大臣们都万众一心的支持一个皇子?甚至比支持他琮齐心?‘君子朋而不党,小人党而不朋’,这朋党二字,是国君的心头患,”张兰的吐字缓慢而清晰,欧阳修的《朋党论》这里的人应该没有听说过,“殿下慎思之。”

梁元恪心里默念张兰的话,“那个四皇子就因为是个孤臣?就得了天下?”他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父皇也是得了几家大臣的支持,才最终成为九五至尊的。

“当然不是,殿下闲了就好好回忆下臣妾说的故事,四皇子最终得天下,并不是仅靠这一点,当然,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宝座上的人称孤道寡,是有其原因的,”张兰站起身,“时候不早了,臣妾要告退了。”

“元恪谢先生教诲,”梁元恪躬身一礼,“还望罗夫人闲暇时多进宫陪母妃说说话,在母妃眼中,您与她姐妹一般。”

“臣妾领命,”张兰很满意梁元恪的态度,她这几次到凤鸾宫,梁元恪必在柳贵妃处,想来是自己建议宁王招贤纳士被采用了,梁元恪很愿意听自己的意见,而柳贵妃更是直接让儿子称自己为先生,张兰没有打算做什么“帝师,”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梁元恪登上大宝时,念着自己曾经出了一分力,准许自己离开罗家寻找新生,同时也照拂自己的儿子。

“殿下,殿下觉得罗夫人的故事可有助益?”史良箴待张兰走远,从晓翠阁深深的藏书架后转了出来,她是柳家暗定的宁王妃,柳贵妃便让她一同来听张兰“讲故事”。

“箴儿觉得呢,”梁元恪脑子里思考着张兰的话,脸上仍然是一派春风,“箴儿有何高见?”虽然他并不喜欢小小年纪便暮气沉沉的史良箴,可正如母妃所说,柳史联姻,才能让他在文臣中一呼百应,而这也是梁元慎和梁元忻做不到的。

史良箴娥眉轻皱,思忖半天道,“听娘娘说张兰不过是一介渔女,偶得罗侯垂青才飞上枝头,她的这些故事又是从哪里听来的呢?若是信口雌黄~”

“噢,箴儿觉得罗夫人的话哪里不对?说出来咱们参详参详,”梁元恪对张兰的故事也不能完全理解,招手示意史良箴坐下,与她倒了杯茶,“好久没和你说话了。”

史良箴粉面微红,努力让自己不看梁元恪,虽然宫里盛传柳贵妃看上了罗轻容,但史良箴知道,有自己内阁首辅的祖父在,罗轻容就争不过自己,“就像罗夫人说的朋党,可是良箴遍观史册,没有朝臣支持的帝王又有几个?皇帝又岂能不顾大臣的意图一意孤行?毕竟大臣们都是国之栋梁,也是朝政的执行者。”

若是真像张兰说的,那宁王干脆就不要和世家勋贵联姻了,而朝臣们也不必去管未来的太子是谁?史家从小培养自己还有何用?“若是真的这样,历代先帝为何还在世家贵女中择品质佳者以备后-宫?”

“箴儿说的有理,”对梁元恪来说,柳史蒯这些一文坛领袖的支持,是他取胜的最大-法宝,再说了,张兰故事里的皇四子,不是最后还是得到了隆科多的支持?他可是皇帝的母族,是勋贵,想到这里,梁元恪眉头一动,现在的局势,后族华家根本一事无成,何况皇后又不在了,定国公府鲜少出现在人前,唯有罗家,武安侯罗远鹏深得皇帝倚重,罗远鹄虽然远守登州,但也极为能干,若是错过了,就太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斗春归 最新章节八十一、,网址:https://www.275b.com/163_1634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