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宋濂的小九九(2/4)

作品:《洪武年间小神医

么都不懂,他们除过会把整个天下搞得一团糟之外,他们还会干什么?”

宋濂一个人坐在床上,喋喋不休,不断地说着自己的看法。

但也很奇怪,他本来是儒家理学的人,可是此时此刻他说的那些话,看上去却总有一些离经叛道。就好像他才是新学创始人一样。

“新学在进入浙江之时。有很多士绅都在反抗,都在阻止。我觉得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真正有用的学问是阻止不住的,就像当年的儒学一样。

那个时候的儒学有着很多的缺点,但整个天下就是阻止不住。有些事情越阻止就越激烈,既然如此,还不如将新学彻底的放开。

只要对天下有益处,只要对江山有益处,又会有什么学类之分呢?可能现在新学是新学,但要不了多久,我相信这天下间也没有什么新学或者理学之分。”

说到这里时,宋濂的眼睛当中满是精光。

恐怕这才是他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陈松如何看不懂宋濂的真实目的呢?

说了这么多,其实心里还是放不下他的儒家理学。

也是,宋濂又不是圣人,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儒家理学,怎么可能会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将它放弃呢?

“你如果是我的学生,那该多好啊。”宋濂又开始感慨。

说着,宋濂眉眼低垂,他朝着陈松摆了摆手,意思很明显,你现在可以出去。

陈松也退了出去,站在门口的朱标,看着陈松走了出来,问道:“先生如何了?”

“他让我出来,但情况不容乐观!”陈松摇了摇头,说道。

“唉,有些事情,非人力不可为之,你不要太过难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命数之事强求不得!”

朱标害怕陈松会因为此事产生心理负担,便开口安慰。

安慰了一阵,朱标走进了房间。

不知道两人在里面说些什么,一直到下午时分。

当太阳落下地平线时,朱标眼含热泪的走出了房间。

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宋濂,潜溪先生卒,时年八十五岁,谥号“文端”。

在文臣的谥号当中,“文”乃是天字第一号。

王莽曾经在《训谥》中说:经天纬地曰文。

也就是说,必须有经天纬地之才,才能配得上“文”这个谥号。

从西汉到宋朝这一千五百年间,也仅仅只有五个人获得过“文”谥号。

这五人基本上个个都是耳熟能详,彪炳史册的人物。

在“文”之下,便是“文正”。

但宋濂的儿子之前卷进去过胡惟庸案,所以这个谥号是不可能的。

“文端”这个谥号很美,在谥号排行中排第七。

这个谥号是朱标为宋濂求来的,要不是朱标的话,宋濂是不可能会有这个“谥号”的。

八十五岁而终,乃是喜丧。

宋家人必须大操大办,朱标恰好在此,葬礼便由朱标主持。

不知怎得,宋濂的谥号来源,竟然莫名其妙的开始在市面上流传。

一时之间,整个浙江都在赞叹朱标的仁德。

加上尽心尽力为宋濂主持葬礼,更是让朱标的美德不断的扩散,尽收浙江百姓民心。

至于这个消息是谁传出去的,陈松不用想就弄明白。

除了京城中的那位大神之外,还有谁会这样做?

所有的事情,都在朱元璋的掌握当中,纵观整个历史,也只有朱元璋会这样对太子了。

事情办完后,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朱标先行回去,而陈松留在了浙江,开始了游学演讲。

浙江的新学子弟们,对陈松的敬仰,如同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武年间小神医 最新章节第五百一十四章:宋濂的小九九,网址:https://www.275b.com/160_16058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