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淮南对峙(2/3)

作品:《中华世纪谈

矩处死胡充华。一些汉人大臣为胡充华说情,并且陈说子贵母死制度的弊端。元恪没有杀胡充华,而是把她升为贵妃。元恪“始不杀其母”,废除了延续百年的子贵母死制度。

元恪儿子周岁那年又喜得一处军事要地,可谓双喜临门。

511年,南梁的朐山爆发叛乱。叛军引来魏军,将朐山献给了北魏。

朐山是南梁在北魏控制区的一块飞地,通过淮海跟内地交通。它一直像一根钉子一样插在北魏控制区,牵制着东线魏军不敢轻举妄动。北魏一直想拔掉这个钉子而不能如愿,没想到这回不废一刀一枪就解决了,非常高兴。元恪要求魏军一定要守住胊山,千万别让梁军再抢回去。

但梁军岂有不抢之理,在得到胊山丢失的第一时间就派兵四万来夺,势在必得。魏军一看不妙马上派兵增援,击退了梁军的进攻。梁军增兵再战,包围了胊山。魏军也增兵十万救援。仗越打越大。交战双方的兵力达到20万。

胊山因为粮尽投降,重归南梁所有。梁军集中兵力对准魏军的援军。

魏军援军得知胊山投降士气大跌,仓皇撤走。撤退时偏赶上下大雪,走在荒郊野外的魏军三分之二被冻死或冻伤。梁军趁机追杀,斩获颇丰。最终活着回来的魏军只有十之一二。

这次惨败对魏军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淮南争战的形势开始扭转。

513年,北魏发生严重的水灾,遭灾面积达到三分之一。淮河流域最为严重。

寿阳地区暴雨成灾,淮河泛滥,寿阳城因为地势较低被洪水所淹。洪水最高的时候几乎跟城墙一般齐。城里的房屋全部淹没。老百姓没法待了扎筏子逃出寿阳。魏军也在刺史李崇的带领下转移到城外的船上。

百姓往南边避水。南边是南梁的境界。百姓以为李崇已经放弃寿阳,推举治中裴绚为首向南梁投降,把寿阳献给南梁。南梁派兵来接应他们。李崇得到消息立即派兵击退了梁军,杀了裴绚。

洪水退去后,魏军回到寿阳继续守城。

寿阳水灾给了萧衍一个启发。寿阳城高墙厚难以攻取,或许可以采用水攻。强攻不但伤亡太大,还可能受到魏军援军的夹击。而采用水攻,把城墙给它泡塌了,不仅容易打还能阻止魏军的援军。寿阳地势低,水攻的办法是可行的。

寿阳一直是萧衍一块心病。寿阳突出部离长江最近,离建康也最近。萧衍一直想把这根肉中刺拔掉。

第二年,他组织人力在钟离附近的浮山筑坝,准备水淹寿阳。

浮山在淮河下游。寿阳在淮河上游。堵住下游把上游的水位抬高,人为造成淮河泛滥,寿阳就会被淹没。

他的想法挺好。但是懂行的过去一看,水流太急,河床都是流沙,感觉在淮河筑坝根本没戏。但是萧衍不听,执意要这么做。

萧衍征发了20万百姓去浮山修围堰。浮山当时在梁军控制之下。

在淮河修围堰,工程巨大不说,难度也巨大。百姓推着小车一车一车往河里倒沙石,倒进去就被水冲走。在河边干的时候还容易些,越往河中间走越难。到围堰合拢时,水流变得异常湍急,沙石入水就不见了踪影。

二十世纪修三峡围堰时,用车轱辘都比人高的巨型卡车一车一车不间断地往江里投放大型石料才合拢成功。浮山百姓想用砂石合拢根本没戏。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冬天修,冬天水少。这个办法似乎可行。大家于是等到冬天继续干。刚开始时还真不错,围堰几乎就要修成了。但是水再小,在河道变窄了的情况下,水流还是很急。围堰依然不能合拢。大家一直忙到夏天也没完成。大水一来,围堰全部被垮塌。

大家吸取经验教训,又想出一个办法,在快合拢的时候打桩,跟修篱笆墙似地截住流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193,淮南对峙,网址:https://www.275b.com/137_13767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