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夜市(2/3)

作品:《我是宋哲宗

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东汉初期的夜市,因为习俗和贸易需求而产生,不过规模很小,只能算是夜市的雏形。东汉第一个有记载的宵夜摊,在贸易繁荣的甘肃。《后汉书·孔奋传》有此记载,东汉初年,天下很乱,百姓很穷,只有姑臧这个西部边境地区比较富裕,和羌胡做生意,一天之中有早市、大市、夕市和夜市,百姓积攒财富很快。根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汉朝夜晚是有酒店营业的。

随着夜禁制在宋朝的逐渐消亡,大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夜生活,而宋朝也是夜市最流行的朝代。宋乾德三年,宋太祖赵匡胤“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北宋中期以后,夜市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朝廷还设置街灯桥灯,方便百姓夜晚出行。

北宋都城汴京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不夜城,而汴京夜市则是我国夜市的“鼻祖”,有“店铺不可细数”之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舍勾栏,酒楼茶坊,笙歌不停,通宵达旦……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街市的一角,在一个十字街口,左上方是香药铺“刘家上色沉檀楝香”;右上方是说书摊、羊肉铺、小吃摊、鲜花摊、酒店“孙羊正店”;左下方是“解库”;右下方是旅店“久住王员外家”“香饮子”摊。酒店“孙羊正店”大门两边的屋檐下各悬挂了两盏红纱栀子灯,地面立有三块灯箱招牌,都说明了夜晚要营业。

此时,汴京城最著名的夜市是马行街夜市和州桥夜市。

州桥夜市小吃应有尽有,价廉物美。根据时令节气,煎炒、熬炖、蒸煮、凉拌,各具特色。

马行街夜市比州桥夜市还要繁荣百倍。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宋朝蔡絛的《铁围山丛谈》中的一个细节,也印证了马行街夜市的火爆。彻夜燃烧的烛油,熏得整条街巷连一只蚊子都看不见。东华门外小吃店魏氏鲊铺卖的东华鲊,还曾经作为御宴上的大菜。诗人梅尧臣也写下了“客从都下来,远遗东华鲊”的诗句。

当然,大宋子民并非仅仅喜好吃喝。吹拉弹奏、说学逗唱、歌舞小戏、卖艺杂耍、说书卖文、填词作画、品酒斗茶……娱乐方式多种多样,雅俗共赏。民间高人层出不穷,以卖酸文为生的李济,文章生动,销路很广。在销售者和表演者之间自由转换角色的“点茶婆婆”,技艺纯熟,边唱边卖。《梦粱录》记载,算卦摊也非常受欢迎,卖卦的高人为了招徕顾客,给卦摊起的名号都噱头十足。北宋汴京还有艺术品市场,有时候甚至凌晨三点出市,也有顾客光临。在特定的节日,宋朝夜市还会有特别项目。

如此丰富的夜生活让皇帝都心生羡慕,这确实是秦汉以来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宋人施德超的《北窗灸輠录》记载,一日深夜,宋仁宗在宫中闻丝竹声笑之声,问道:“此何处作乐?”宫人回答:“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里人也经常便装逛街。想象中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深闺无人识。其实不然,宋朝女性不仅白天可以出门,还可以逛夜市。

对大宋文化向往已久的耶律乙辛又怎么可能错过这样一个最具大宋特色的独特景象呢?

华灯初上,耶律乙辛便带着使节团众人走上了街头,准备好好逛逛这难得的夜市。

刚开始,大辽使节团成员对耶律乙辛的这样的命令都是心生抗拒,他们一路舟车劳顿的,此刻正是最累的时候,他们实在不想牺牲休息时间去逛什么劳什子夜市。尽管心中不满,众使臣还是无奈接受耶律乙辛的强制命令,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们又怎敢抗拒耶律乙辛的命令。

但当他们真正走上汴京城的街头不久,对耶律乙辛的不满便被他们全部抛在脑后。夜晚的汴京城真是灯火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宋哲宗 最新章节第六十八章 夜市,网址:https://www.275b.com/130_1303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