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少年中国学会(2/4)

作品:《爱国军阀

一番计议之后,半个月后,李璜等人坐着火车,沿着平汉线到达武汉,准备坐船,沿江而上,到达重庆。

但一到码头,李璜大惊,须知1913年离开四川到上海求学,在这川江上,隔几天才有一艘洋人的客轮,船上不但脏乱,而且异常拥挤。

想不到短短6年时间,这川江航运竟然大为改观。6年前,这川江航运是洋人的天下,现在绝大多数船公司都是国人所开,每天直达重庆的客船竟然有三班,到荆州、到益州、到万县那当然更多了。

此外,坐船的费用可降低了不少,6年前从重庆到武汉,可要了15个大洋,现在可只要10个大洋了。

坐到船上,李璜更是吃惊,300吨的客轮,上面足足有500多人,可以说毫无空位,原来以为川江水运这样发达之后,应该船位不是那样紧张。

船上虽然还是非常拥挤,但是船上卫生比6年前干净多了,大家一个个满脸堆满笑容,看着滚滚的江水,指着身边不时驶过的货船。点

除此之外,再不像过去那样等级森严了,全船分三层,除了最上一层有部分空间给达官贵人乘坐,除了价格为普通船位的三倍以上外,其他船位都差不多。

更让人吃惊的是,航行在这长江中上游,船只竟然比过去多多了。

指着迎面而来的货船,李璜大惑不解的问对面一个老头:大爷,一路下来,不到两个钟头,我们超过了两艘货船,迎面下来,碰到了5艘船只,怎么这川江上这样忙碌呢?

这个商人模样的指着前面这艘货船,说道:小伙子,你大概几年没有回家,不知道吧?这下来的船只,多是运送煤炭、运送摩托车、自行车、丝绸、桐油、猪鬃,运送绸缎、颜料、牙刷什么的。小伙子,你不知道,这几年,我们四川可是办了好多厂呢?

李璜大惊,想不到一个小县城,短短几年,竟然办起几家工厂,这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喜事。继续问道:大爷,那你说说,入川的船只,主要运送什么?刚才看了看那两艘船,装得满满的。

商人模样的回答道:哦,你这个后生,大概常年在外求学,不知道我们川省情况啊。入川的船只,大多数运送机器设备,运输洋油什么的。

除了正在建设合川钢铁联合公司,以及几个煤矿公司外,几个月前,我们川省向德国人可是采购了2500万大洋的机器设备,向美国人采购了上千万的机器设备。

除此之外,各地商会,各地商人,为了兴办实业,也纷纷向外采购机器设备。

就拿我们县,原来有3家工厂,主要是丝绸厂,肉联厂,燃料厂,听他们说,这三家厂每年赚得钵满满的。现在,今年就能通公路,几十个乡绅合股,准备再开办两家工厂呢。听说光是从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可超过60万个大洋呢.

李璜一听,连连恭喜,继续问道:大爷,怎么现在出现办厂潮?

这个商人模样的点点头,笑道:是啊,督军每次接见我们的时候,就鼓励我们发展实业。现在乡绅聚在一起,也常常探讨开工厂事宜。

你不知道,很多工厂规模都非常大,就拿我们县那个丝绸厂来说吧,可有一千多人,肉联厂、染料厂都有2,3百人呢。

李璜内心不以为然,他曾在上海求学,上海纺织厂,员工都上千人呢?这个老先生,少见多怪,认为一千多人,就是非常大的厂呢?

想到洋务派曾经开办的各个厂,多的上万人,少的也有几千人,如此问道:大爷,重庆自行车厂,成都自行车厂,重庆摩托车厂,合川钢铁厂,成都兵工厂、重庆兵工厂,规模应该更大,人数应该更多吧。

这个商人摇摇头,笑道:你这个后生,你不知道,除了兵工厂,钢铁厂、自行车厂、摩托车厂外,其他的,规模都不甚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国军阀 最新章节第266章 少年中国学会,网址:https://www.275b.com/116_11663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