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师徒讨论京中旨意(2/3)

作品:《红楼翰墨

么多。

不过细细想来,倒也在情理之中,这次江南风波,波及的不只是江南,对京中影响也甚大,不少京中权贵的势力都大受损失。

元雍帝此举也算是变相的安抚众人,不过封贾元春为妃这点,倒是极有深意。

贾家并未掺和江南之事,势力也没受到任何损失,但元雍帝偏偏晋封贾元春为贵妃,还是晋封的所有人中位份最高的。

元雍帝此举用心颇为不良,一是安抚林如海,二是拉拢贾家,分化或者说挑拨贾家和其他勋贵的关系。

陆璟感慨道:“这次贾家倒是托了老师的福,被圣上拉拢,老师想要改变贾家立场的初衷,也达成了!”

林如海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他在前方战场拼命厮杀,贾家竟然在后方拖他的后腿。

不过在陆璟面前,他也不想多说贾家的不是:“皇上封元春为妃之事,的确出乎为师预料,不过倒也在情理之中,圣上无法封赏为师,只能惠及姻亲!”

“唉!说起来这也是一件好事!”林如海想到黛玉,有些无奈的叹道。

他这次算是误打误撞,解决了贾家的立场问题,看元雍帝的心思,是想将贾家拉到他的阵营,以后贾家只要守好本份,不再和甄家以及勋贵交往过密,贾家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陆璟对此倒持保留意见,是不是好事,也得看贾家的选择。

元雍帝此举虽说是在拉拢贾家,可未尝不是在考验贾家,贾元春那个奇怪的封号,就很能说明问题:“老师可知道贾元春的封号?”

“说起此事,为师也觉得颇为蹊跷,据京中传来的消息,皇上封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凤藻宫尚书是女官的职称,封妃反而倒成了加封,而且这贤、德二字,也显得极为古怪,历来封妃,从来都是单字,贤、良、淑、德都是四贵妃的封号,这贤、德二字合在起来,倒让人搞不懂,到底算是什么位份!”

本朝后宫嫔妃共有九个等级,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昭容、选侍和淑女。

其中皇后一位,居中宫。皇贵妃两位,贵妃四位,妃六位,嫔六位,贵人、昭容、选侍、淑女没有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宫。

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延禧宫、凤藻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女官、宫女供役使。

册封皇贵妃、太子妃、贵妃、亲王妃、世子妃用金册;册封妃、郡王妃用镀金银册;册封嫔用银册;册封贵人、国公夫人、侯爵夫人及以下用纸册;昭容、选侍、淑女无册。

元春被封为贵妃,在宫中也算是位份颇高,处在第三等级,以后若是生了皇子,还能再次晋封,到时候就是皇贵妃,地位只在皇后之下。

林如海想不明白元雍帝的意思,不过他猜测这应该是皇上对贾家有所保留,若是贾家能够彻底倒向皇上,估计元春就能得到正常的封号。

“弟子估计皇上此举必要深意!”陆璟提醒道,元春封妃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因素,但也是林如海的功劳换来的。

本来林如海和贾家就是姻亲,这次贾家虽然未替林如海说话,但也没有参与到弹劾林如海的势力中,如今在元雍帝眼中,林如海和贾家就是一体。

若是贾家体会不到皇上的意图,继续和勋贵搅合在一处,恐怕林如海也会受到牵连。

同时陆璟倒是对这世界越发感兴趣,事情已然发生变化,贾元春依然没有逃过这个封号,再加上英莲之事,他有种感觉,或许有人在幕后操纵一切,会自动修正每个人的命运轨迹,若是无法修正就会让其他人补位。

林如海面色凝重的点头道:“此事我自会注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翰墨 最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师徒讨论京中旨意,网址:https://www.275b.com/110_110830/48.html